四川旧院土鸡的饲养管理需结合其品种特性与当地自然条件,通过科学的环境控制、合理的饲料配比、有效的疫病防控及精细的日常管理,实现高效养殖与优质产品产出。以下是具体饲养管理措施:
一、养殖环境与设施
场地选择
选择背风向阳、地势高燥、水源充足且远离污染源的区域,如山区、林地或果园。场地需有天然植被覆盖,为土鸡提供自由活动空间和天然饲料。
鸡舍建设
鸡舍应具备良好的通风、保温和防潮性能,可采用砖瓦或彩钢板结构。每平方米饲养8-10只鸡,设置栖架和垫料(如稻壳、木屑),保持干燥舒适。
放养场地
放养区需用围栏分隔,每羽土鸡活动面积不低于2平方米,防止过度放牧破坏植被。设置遮阳棚和饮水器,确保雨天和高温时有避雨和饮水条件。
二、饲料与营养管理
饲料配比
育雏期(0-4周龄):使用营养全面的全价颗粒料,粗蛋白含量18%-20%,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。
生长期(5-18周龄):逐渐降低蛋白含量,增加粗饲料比例,如玉米、麦麸、稻谷等,同时利用青草、昆虫等天然饲料。
育肥期(19周龄以上):提高能量饲料比例,如玉米占比达65%,促进快速增重。
喂食方式
每日喂食2-3次,早晨少喂、晚上多喂。放养期可适当减少人工补料,但需确保营养均衡。
三、日常管理与分群饲养
分群管理
根据年龄、性别和生长状况分群饲养,便于针对性管理。例如,公鸡与母鸡分群,育雏期与育成期分群。
光照与温度
育雏期需提供适宜温度(0-1周龄32-33℃,每周降1-2℃)和光照时间(头5天23小时/天,之后17小时/天),促进生长发育。
饮水管理
确保全天候供水,冬季饮温水,夏季饮凉水。可在饮水中添加葡萄糖、维生素或电解多维,增强抵抗力。
四、疫病防控
免疫接种
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免疫程序,如:
雏鸡7日龄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;
14日龄接种新城疫疫苗;
定期接种禽流感、传染性法氏囊病等疫苗。
日常消毒
鸡舍每周消毒1-2次,场地每2-3周消毒一次。使用过氧乙酸、百毒杀等消毒剂,防止病菌滋生。
疫病监测
每日观察鸡群采食、饮水、精神状态和粪便情况,发现异常及时隔离治疗。
五、繁殖与孵化
种鸡选择
选择体型适中、抗病力强、产蛋性能好的土鸡作为种鸡,公母比例1:10-12。
人工授精
定期采集公鸡精液进行人工授精,提高受精率。
孵化管理
使用自动孵化机控制温度(37.5-38℃)和湿度(50%-60%),定期翻蛋和晾蛋,提高孵化成功率。
六、养殖周期与出栏
养殖周期
土鸡生长期一般为4-5个月,体重达1.5-2公斤时出栏。
出栏前管理
出栏前1-2周减少饲料喂量,增加青绿饲料,改善肉质。
七、注意事项
防止天敌侵害:放养区需防止黄鼠狼、老鹰等天敌,可设置防护网或饲养看护犬。
避免过度放牧:控制放养密度,防止植被破坏和土壤板结。
饲料安全:严禁使用发霉变质饲料,防止霉菌毒素中毒。